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的制作方法
1.本實用新型涉及除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背景技術:2.轉輪除濕機可以通過吸附再生的技術手段達到生產出低濕空氣,以滿足車間生產環(huán)境空氣濕度需求,目前系統(tǒng)是通過兩套不同的除濕機系統(tǒng)分別實現(xiàn)生產車間內部空氣濕度45%和2%的要求,這使得在實際配置過程中,兩套系統(tǒng)工程量大,投資費用高,結構復雜,能耗較高。技術實現(xiàn)要素:3.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5.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包括沿新風流向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前表冷、前轉輪、前送風機、中表冷、后轉輪和后送風機,所述前表冷與外界新風連通,所述后送風機的出風口與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連接,還包括旁通管路、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所述第一閥門設置在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后送風機的出風口處,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與位于中表冷與后轉輪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與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連接且位于第一閥門遠離后送風機一側,所述第二閥門設置在旁通管路上;6.上述的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還包括再生管路、第三閥門、蒸汽段和再生風機;所述再生管路的一端與位于前送風機和中表冷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再生管路的另一端依次通過后轉輪、蒸汽段和前轉輪后與再生風機連接,所述第三閥門設置在再生管路上且位于再生管路的一端與后轉輪之間。7.進一步的,還包括送風表冷,所述送風表冷設置在后轉輪與后送風機之間的管路腔體內。8.進一步的,還包括回風管路,所述回風管路的一端與位于前轉輪和前送風機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回風管路的另一端與生產車間的回風管路連接。9.進一步的,所述回風管路上設有第四閥門。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通過在中表冷和后轉輪之間的管路上增加一套旁通管路和第二閥門,并通過該旁通管路接入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2%時,打開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關閉第二閥門,此時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前送風機、中表冷、送風表冷和后轉輪經(jīng)后送風機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2%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45%時,打開第二閥門,關閉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中表冷后,經(jīng)旁通管路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45%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原有兩套系統(tǒng)整合成為一套系統(tǒng),不僅減少了設備投入,還減少了漏風量,因而提高了設備性能。附圖說明12.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的結構原理圖;13.標號說明:14.1、前表冷;2、前轉輪;3、前送風機;4、中表冷;5、后轉輪;6、后送風機;7、旁通管路;8、第一閥門;9、第二閥門;10、再生管路;11、第三閥門;12、蒸汽段;13、再生風機;14、送風表冷。具體實施方式15.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16.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包括沿新風流向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前表冷、前轉輪、前送風機、中表冷、后轉輪和后送風機,所述前表冷與外界新風連通,所述后送風機的出風口與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連接,還包括旁通管路、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所述第一閥門設置在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后送風機的出風口處,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與位于中表冷與后轉輪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與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連接且位于第一閥門遠離后送風機一側,所述第二閥門設置在旁通管路上。還包括再生管路、第三閥門、蒸汽段和再生風機;所述再生管路的一端與位于前送風機和中表冷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再生管路的另一端依次通過后轉輪、蒸汽段和前轉輪后與再生風機連接,所述第三閥門設置在再生管路上且位于再生管路的一端與后轉輪之間。17.從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通過在中表冷和后轉輪之間的管路上增加一套旁通管路和第二閥門,并通過該旁通管路接入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2%時,打開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關閉第二閥門,此時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前送風機、中表冷、送風表冷和后轉輪經(jīng)后送風機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2%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45%時,打開第二閥門,關閉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中表冷后,經(jīng)旁通管路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45%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原有兩套系統(tǒng)整合成為一套系統(tǒng),不僅減少了設備投入,還減少了漏風量,因而提高了設備性能。其中,第三閥門打開,經(jīng)過前轉輪除濕后的氣體通過后轉輪除濕區(qū)再次被除濕,通過后轉輪后再次折返經(jīng)過蒸汽(130℃)加熱后經(jīng)過后轉輪再生區(qū)除去轉輪吸收的水分,恢復轉輪吸濕能力。19.進一步的,還包括送風表冷,所述送風表冷設置在后轉輪與后送風機之間的管路上。20.從上述描述可知,送風表冷內部通入冷凍水,氣體經(jīng)過送風表冷后降溫達到送入車間內的溫度要求。21.進一步的,還包括回風管路,所述回風管路的一端與位于前轉輪和前送風機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回風管路的另一端與生產車間的回風管路連接。22.進一步的,所述回風管路上設有第四閥門。23.從上述描述可知,通過上述結構,實現(xiàn)與生產車間共同形成循環(huán)回路,可通過回風管路對應主管路進行動態(tài)調節(jié)。24.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2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包括沿新風流向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前表冷1、前轉輪2、前送風機3、中表冷4、后轉輪5和后送風機6,所述前表冷1與外界新風連通,所述后送風機6的出風口與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連接,還包括旁通管路7、第一閥門8和第二閥門9,所述第一閥門設置在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后送風機的出風口處,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與位于中表冷與后轉輪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與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連接且位于第一閥門遠離后送風機一側,所述第二閥門設置在旁通管路上。所述前送風機的功率為15kw。26.上述的可轉換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還包括再生管路10、第三閥門11、蒸汽段12和再生風機13;所述再生管路的一端與位于前送風機和中表冷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再生管路的另一端依次通過后轉輪、蒸汽段和前轉輪后與再生風機連接,所述第三閥門設置在再生管路上且位于再生管路的一端與后轉輪之間。27.在本實施例中,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2%時,打開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關閉第二閥門,此時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前送風機、中表冷、后轉輪經(jīng)后送風機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2%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45%時,打開第二閥門,關閉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中表冷后,經(jīng)旁通管路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45%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28.上述的可轉換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還包括送風表冷14,所述送風表冷設置在后轉輪與后送風機之間的管路腔體內。29.上述的可轉換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還包括回風管路,所述回風管路的一端與位于前轉輪和前送風機之間的管路連接,所述回風管路的另一端與生產車間的回風管路連接。所述回風管路上設有第四閥門。通過該結構實現(xiàn)與生產車間共同形成循環(huán)回路,可通過回風管路對應主管路進行動態(tài)調節(jié)。3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轉換不同溫濕度的雙轉輪一體除濕機,通過在中表冷和后轉輪之間的管路上增加一套旁通管路和第二閥門,并通過該旁通管路接入生產車間的送風管路;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2%時,打開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關閉第二閥門,此時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前送風機、中表冷、送風表冷和后轉輪經(jīng)后送風機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2%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當需要生產車間空氣濕度為45%時,打開第二閥門,關閉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空氣經(jīng)過前表冷、前轉輪、中表冷后,經(jīng)旁通管路送入生產車間內,送入生產車間內的空氣與生產車間內原有空氣混合,可以保證生產車間45%的環(huán)境相對濕度。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原有兩套系統(tǒng)整合成為一套系統(tǒng),不僅減少了設備投入,還減少了漏風量,因而提高了設備性能。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咨詢熱線
133-5299-3419